垂体瘤与PET-CT检查相关甚大,因为在垂体瘤检查方面,PET-CT能够做到和MRI等专门检查脑部的医疗检查设备结果十分相近,并且而PET与CT或MRI一起可以提高15-20%的阳性率检测,所以PET-CT在垂体瘤检查方面还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DeSouza等报告应用FDGPET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瘤患者进行检查,发现PET对垂体瘤的显示较CT好,与MRI相接近,而PET与CT或MRI一起可以提高15-20%的阳性率。
而应用11C-Methionine(11C-MET)进行PET显像时,有作者对400余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检查,发现用11C-METPET显像时,垂体瘤表现为较高程度的11C-MET摄取,应用11C-METPET显像在区分肿瘤存活组织与纤维化、囊肿及坏死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
应用11C-MET还可以鉴别垂体腺瘤是否为分泌型肿瘤,无分泌功能的腺瘤T/N仅约为2.5,分泌活跃的腺瘤的T/N值可以明显增高,分泌旺盛的垂体泌乳素瘤的T/N值可以高达9以上。
11C-METPET显像尚可以应用于观察溴隐停治疗疗效,由于在应用溴隐停治疗的几周至几个月内,有时由于肿瘤细胞受损肿胀,MRI和CT可能会显示瘤体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实施,而11C-METPET显像显示肿瘤内的代谢减低而排除肿瘤生长的可能性,支持药物继续治疗。
垂体瘤与PET-CT检查的密切关系由上可见,对于PET-CT检查这种能够对于大多数肿瘤做到90%左右检查准确率的高尖核医学检查设备来说,垂体瘤的检查判断可以说是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
北京肿瘤医院核医学影像中心,承担全院的核医学诊断和治疗工作,是北京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科室工作以PET-CT、SPECT(/CT)显像等核医学日常临床工作为主体,以放射性药物制备和研发为主要支撑,依赖物理师和技术员提供图像质控和硬件设备运行保证,形成了“以科研带动临床新项目,以临床应用促进科研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核医学科拟建成集高等分子影像设备(如PET-CT、PET/MRI)、常规核医学检查设备(如SPECT、SPECT/CT)、放射性药物生产设备(回旋加速器)、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综合于一体的全能型科室。全国PET-CT检查可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