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医疗技术很发达,但是对于很多肿瘤癌症仍然无法彻底治愈,尤其是对于已经发展到晚期的肿瘤癌症,依然攻克不了。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癌症做到早治疗的话,或许也能避免病情发展到晚期能够彻底治愈,而要做到早发现就要做到定期检查,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要想做癌症检查的话,就需要做癌筛查,被称为查癌神器的就是PET-CT检查。
什么是“PET-CT检查”?
PET的出现使得医学影像技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使无创伤性的、动态的、定量评价活体组织或器官在生理状态下及疾病过程中细胞代谢活动的生理、生化改变,获得分子水平的信息成为可能,这是目前其他任何方法所无法实现的。
PET-CT是将PET和CT整合在一台仪器上,组成一个完整的显像系统,病人在检查时经过快速的全身扫描,可以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两种图像优势互补,使医生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 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PET-CT检查”?
1、老年人群
肿瘤发病高峰是在50岁以后,肿瘤发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大,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5到1/10的疾病是肿瘤。
因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准老年人”,应视为肿瘤危险人群。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肿瘤。
2、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
即职业肿瘤,如放射线工作者、石棉工人、铀矿及反应堆工作人员等。这一组人一定要定期检查,加强劳动保护,必要时可调换工种及工作。
3、遗传因素造成的高危人群
某些肿瘤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就是说有肿瘤家族史的人比一般人患肿瘤的机会要高。
对于有遗传基因和患肿瘤家族史的人,要积极定期检查,及早处理与肿瘤有关的疾病。
4、有癌前病变的病人
肿瘤发病之前,可能发生某种良性疾病,注终在致癌因素作用下演变成肿瘤。预防肿瘤在临床上应当重视这一组人群,因为他们之中有一部分可能会成为肿瘤病人。
5、治疗后的肿瘤病人
假若没有得到治疗,肿瘤还会复发或转移,肿瘤病人中相当一部分患有重复癌,而且肿瘤病人身上还可能存在很多癌前病变,不断恶变出现新的病灶。
因而,对肿瘤病人必需予以治疗注,进行综合治疗消灭亚临床病灶,制止复发转移。
PET-CT查癌的优势
更精准
可以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信息,可以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对于肿瘤的位置给出精确的指标,且准确性很高,可以高达95%以上。
可查全身肿瘤
PET-CT可以准确判断出大多数肿瘤是否恶变、转移,且误诊率很低,这项检查还能够对肿瘤患者的治疗预后有很好的效果,还能够全身扫描检查一次,就可以发现全身的癌变器官。
为何一些医生不建议做“PET-CT检查”?过来人道出内情——辐射大做这项检查的辐射比较大,一次检查者所受到的辐射大概在10—— 15mSV左右。而国际标准建议公众平均每年接受的辐射量在1——3mSV.
做这项检查所接受的辐射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际标准,因此非必要情况下,医生不建议大家做这项检查。
——灵敏性太高,容易误诊
这项检查的灵敏性太高,很容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情况导致误诊。也就是说很容易把正常细胞误诊为癌细胞。
——费用较高
PET-CT检查费用高,以至于达到上万元,此检查项目高密度精准,所需技术要求和设备较高。
——有局限性
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做PET-CT检查,以下6种患者不适合做:
1、糖尿病的病人需提前与PET-CT中心联系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高血糖状态会影响PET-CT显像效果。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原则上避免此项检查。
3、若病情需要而必须进行此项检查时,应详细向患者说明可能对胎儿的影响。
4、情绪不稳定或急性持续痉挛者不宜做PET-CT检查。
5、轻微感冒带来的身体变化也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6、不能安静平卧二十分钟者不能做。
——对癌症患者意义更大
目前被权威机构认可的早期癌筛查方式并不是PET-CT检查,这项检查一般用于已经得癌症的患者,该检查对于肿瘤分期、转移、复发以及疗效判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如果你只是做普通的体检,不建议大家做这项检查。
温馨提示:PET-CT检查被称为“查癌神器”,这项检查就其他检查来说,检查速度相对而言更快一些,更清晰判断病灶位置,现在这项技术也趋于成熟,但依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延伸——PET-CT检查之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禁食4-6个小时,除了少量白开水以外不能吃、喝其他食品、饮料,如果有需要常规服用的药物,事先应该咨询医生然后才能服用;2、带好自己的病历、化验单以及其他检查资料,检查前需要向医生提供自己的病史;3、注射检查药物前后都要尽量避免大声说话,不要来回走动,好以卧位或半卧位安静休息;4、尽量穿不带金属附件的衣物,摘除金属饰品、眼镜、假牙、手表等,不要带手机进入检查室,适量增加衣物或是带一条薄毛毯。
5、由于PET-CT检查对患者血糖要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检查前患者需要做血糖浓度测定,有些糖尿病患者要使用胰岛素,建议事前咨询内科医师,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6、注射完检查药物后排尿时注意不要使尿液沾染衣物和身体,以免造成误诊。